健康養身★放棄飲食自主權,就是罹癌的開始!

別等生病才看!

想過到底為什麼嗎?
醫學越發達,我們的身體卻越變越差?
其實遠離疾病的關鍵在於預防食害!

發現了嗎?餐廳、小吃,吃飯時間的美食選擇越來越多
但我們好像放棄飲食自主權,讓別人決定了我們該吃什麼。

其實每個人的體質、基因、精神層面、腸內菌叢、營養狀態、成長方式都不相同,
肉食主義和蔬食主義都不完全正確,其實根本沒有所謂「正確飲食法」
你的身體會告訴你,你需要什麼食物與哪種飲食方式,
順應自然定理,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放棄飲食自主權,就是罹癌的開始!
 

驚人的食害真相 你知道嗎?

為何美國牛肉特別軟嫩
只要將含有蛋白質分解酵素的藥物撒在牛肉瘦肉上,肉質變得鮮嫩美味。
但蛋白質分解酵素的藥物不屬於食品添加物,通常不會清楚標示。
美國牛在宰殺前一百天或是在進入牧場前都會施打性荷爾蒙。絕大部份的市售肉品都有高濃度的性荷爾蒙,持續吃這些肉品,罹患癌症人數不斷增加。

牛乳的壞處多於好處
哈佛大學曾以七萬八千名的女性,進行一項為期12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喝越多牛乳的越容易骨折。牛乳製成過程添加的抗生素及過氧化脂質,都是有害身體健康。

反式脂肪是最危險的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以人工提煉過程使脂肪酸產生有害人體的化學變化,最具代表就是酥油及乳瑪琳(俗稱人造奶油),對人體健康毫無益處。

吃魚不再是有益健康的行為
現代人吃的魚大多是養殖魚,養殖魚場多半在充滿病菌且水質汙染嚴重的環境。更有業者,養殖魚類的汙染物質比天然魚類高出十倍。

基因改造食品的危險性
基因改造食品對生殖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不孕症等問題逐年攀升。
 
放棄飲食自主權,就是罹癌的開始!
 

「不再需要醫生飲食法」的建議菜單

❖防禦輻射能的飲食
食鹽和鈉離子是活化人體造血細胞的物質,而砂糖則是破壞造血細胞的毒素。所以我們要用鹽沾糙米飯捏成飯糰,以及喝濃郁的味噌湯。千萬不可以吃砂糖,因為砂糖會破壞我們的血液!

►建議可吃:糙米蔬食、芝麻鹽、味噌湯(加入海帶芽及豆腐)、梅子昆布茶等食物。

❖穩定精神的飲食
當血糖值比平常低時,細胞(尤其是腦細胞)就會有營養不良的傾向,腦部就會立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引發妄想及幻覺等問題。這種低血糖問題可透過飲食來加以改善。飲食攝取過多糖分的人,容易會有精神不穩定的問題。
 
►建議可吃:糙米大蒜炒飯、奶油大蒜炒牡蠣、蔬菜(特別是春季蔬菜)等食物

❖對抗癌症的飲食
全食物中的黃綠色蔬菜及豆類中,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許多末期癌症患者都是奉行蔬食主義,才讓病情有所轉變。
  
►建議可吃:青花菜、芹菜、鴻喜菇 紅蘿蔔、洋蔥、高麗菜、糙米紅豆飯

❖對抗過敏的飲食
許多過敏都是即時性反應,因此我們必須避免接觸會引發過敏的物質。除了農藥、食品添加物、荷爾蒙製劑與抗生素之外,若有重度過敏症狀的話,則要從純淨的食物開始選起。
  
►建議可吃:天然蒟蒻、蘆薈塊、醋醃芹菜與番茄等蔬菜、糙米咖哩飯
  
❖預防老化的飲食
糖與老化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盡量避免攝取直接糖。即使是間接糖,攝取過多也是個問題。一旦糖分攝取過多,體內就會在糖化後產生最終糖化蛋白,這可說是造成人體老化的重要物質。
  
►建議可吃:鮮拌秋葵、大蒜、生竹莢魚、沙丁魚、櫻花蝦、糙米咖哩飯、蘿蔔絲
 
 
別等生病才看!
這是一本教你遠離食安危機 非讀不可的救命健康書

相關推薦

    少量多餐,一天6到10餐以下是我集合幾十派書籍之大成,經由自己十年以上測試而得來的「如何一天吃6到10餐,吃出健康、吃出窈窕身型的方式」給大家參考。十大原則,吃對自然變窈窕!除了用「食物 = 身體的營養及能量」的概念來吃美食之外,以下是「即便沒有大量的運動量,也不太會變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社會人口結構快速變遷!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在台新移民人口已近49萬人,其中台北市的新移民人數將近5萬5千人,僅次於新北市及高雄市。為了讓新移民都可盡快適應生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地辦理「台北市新移民支持成長團體-寶貝媽咪,健康動一動」課程和「新移民家庭日」活動,歡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促進全球華人健康,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於2012年捐贈成立「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除了積極建置全球華人生物族譜的基因資料庫,並信託演譯基金會管理,致力基因體學研究及生物科技發展。台灣醫界兩位重量級翹楚前衛生署副署長、公共衛生專家石曜堂教授,以及前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狗不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還是好醫師?!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與社團法人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PATA,Taiwan),特邀「狗醫師出診」,辦理為期10堂課的動物輔助系列課程,希望能讓長者藉由與動物之間的互動,刺激情感表達,訓練手眼協調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